- 商品介绍
- 资质证明
- 代理商要求
- 提供支持
- 医学知识
茯苓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主治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药方选录
1.治疗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2.治疗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一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3.治疗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素问玄机原病式》茯苓汤)
4.治疗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5.治疗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药物配伍
1.茯苓配伍酸枣仁:茯苓补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枣仁养肝血而安心神。二者合用,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纳呆等症。
2.茯苓配伍泽泻:二者均为甘淡之品,能导水下行,通利膀胱。但茯苓性平,偏于健脾渗湿;泽泻性寒,善泻肾及膀胱之热,以除下焦湿热。二药合用,利水渗湿之功尤著,且能胜热,用于治疗水湿停滞下焦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证属偏热者。
3.茯苓配伍猪苓:二者性味相同,均有淡渗利湿之功。但茯苓尚有益脾作用;猪苓虽无补益之效,其利水渗湿之功强于茯苓。二药伍用,其利水渗湿之功效更著,且利水而不伤正,用于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身体浮肿、小便短少、便溏泄泻等症。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茯苓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性状】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和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8.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2.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5%。
饮片
【炮制】 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削去外皮,切制成块或切厚片,晒干。
【性状】 【鉴别】 【检查】 【浸出物】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 10~15g。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茯苓皮
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lf 菌核的干燥外皮。多于7~9月采挖,加工“茯苓片”、“茯苓块”时,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
【性状】 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带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鉴别】 (1)本品粉末棕褐色。菌丝淡棕色,细长,直径3~8μm,密集交结成团。
(2)取本品0.5g,照茯苓项下的〔鉴别〕(3)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5.5%(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6.0%。
【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肺、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与用量】 15~30g。
【贮藏】 置干燥处,防潮。

- 流感进入高发季 现在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去哪打?怎...
- 焦点访谈:呼吸道疾病高发 如何防治
- 战“痘”是持久战 专家:患者皮肤护理程序应尽量精简
- 有的病得过也不能轻视!开学季当心这几类传染病
- 久坐“累身还累心” 专家呼吁“久坐族”动起来
- 医生提醒:高温天过度运动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 暴雨后如何防病保健康?这些事项需注意
- 夏季腹泻高发 疾控专家支招做好防治
- “跷二郎腿”让脸悄悄变大,骨科医生:这个动作有7种...
- 假期补觉 为啥越睡越乏
- 隔夜菜一定不能吃?最佳答案:除了这5种,其他吃了也...
- 快来围观 运动是这样让娃变聪明的
- 喝茶对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提醒:这5种茶或会伤身,...
- 专家:帕金森不止手抖 关注“看不见”的症状
- 最不可能“以钱换命”的癌症,50岁以上注意筛查
- 抓住黄金季,长高一大截,家长要避开这5个误区
- 中国省级癌症地图出炉
- 风寒风热如何区分?服中药如何更对症?——权威专家回...
- 进入花粉高峰期,花粉过敏怎么办?
- 科学均衡营养,规律适量运动:专家提醒健康生活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