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介绍
- 资质证明
- 代理商要求
- 提供支持
- 医学知识
艾叶
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t.的干燥叶。
功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主治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药方选录
1.治疗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2.治疗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二钱。(《卫生易简方》)
3.治疗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4.治疗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四两(炒焦存性),川白姜一两(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5.治疗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配伍
1.艾叶配伍当归、熟地:艾叶温经止血散寒;当归补血;熟地养血补精。三者为伍,有补血养血、温经止血散寒之功效,用于治疗胞宫寒冷所致之月经不调、冲任不固之崩漏等。
2.艾叶配伍黄芪、党参:艾叶温经止血;黄芪、党参补脾益气。三药伍用,有益气补脾、温经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气不摄血之崩漏等症。
3.艾叶配伍香附:艾叶温经散寒止血;香附疏肝理气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挟寒之月经不调、心腹疼痛及男子少腹、睾丸冷痛等。
4.艾叶配伍棕榈炭:艾叶温经散寒止血;棕榈炭收敛止血。二者伍用,有温经散寒、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出血、崩漏证属虚寒者。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鉴别】 (1)本品粉末绿褐色。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T形毛,顶端细胞长而弯曲,两臂不等长,柄2~4细胞;另一种为单列性非腺毛,3~5细胞,顶端细胞特长而扭曲,常断落。腺毛表面观鞋底形,由4、6细胞相对叠合而成,无柄。草酸钙簇晶,直径3~7μm,存在于叶肉细胞中。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25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正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艾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苯-丙酮(10:8: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检查】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通则2302)。
【含量测定】 照气相色谱法(通则0521)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30)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10%;柱温为110℃。理论板数按桉油精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桉油精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0.1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正己烷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正己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桉油精(C10H8O)不得少于0.050%。
饮片
【炮制】 艾叶 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药材。
醋艾炭 取净艾叶,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焦黑色,喷醋,炒干。
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本品呈不规则的碎片,表面黑褐色,有细条状叶柄。具醋香气。
【鉴别】 除显微粉末外) 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用。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 流感进入高发季 现在接种疫苗还来得及吗?去哪打?怎...
- 焦点访谈:呼吸道疾病高发 如何防治
- 战“痘”是持久战 专家:患者皮肤护理程序应尽量精简
- 有的病得过也不能轻视!开学季当心这几类传染病
- 久坐“累身还累心” 专家呼吁“久坐族”动起来
- 医生提醒:高温天过度运动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 暴雨后如何防病保健康?这些事项需注意
- 夏季腹泻高发 疾控专家支招做好防治
- “跷二郎腿”让脸悄悄变大,骨科医生:这个动作有7种...
- 假期补觉 为啥越睡越乏
- 隔夜菜一定不能吃?最佳答案:除了这5种,其他吃了也...
- 快来围观 运动是这样让娃变聪明的
- 喝茶对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提醒:这5种茶或会伤身,...
- 专家:帕金森不止手抖 关注“看不见”的症状
- 最不可能“以钱换命”的癌症,50岁以上注意筛查
- 抓住黄金季,长高一大截,家长要避开这5个误区
- 中国省级癌症地图出炉
- 风寒风热如何区分?服中药如何更对症?——权威专家回...
- 进入花粉高峰期,花粉过敏怎么办?
- 科学均衡营养,规律适量运动:专家提醒健康生活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