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加纳爆发可怕病毒,尚无疫苗和治疗办法,死亡率最高100%

一种可怕的致命病毒在西非国家加纳爆发,目前已报告两例感染者,均已死亡。

根据CNN的消息,加纳阿散蒂南部地区确认两名患者感染了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马尔堡病毒,很快就在医院死亡,病毒样本已经送到塞内加尔的一个实验室进行验证。

他们身边的亲戚朋友共98人已作为疑似接触病例被隔离观察,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并宣布马尔堡病毒在加纳爆发,以积极应对这一可怕的病毒。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主任马特希迪索·莫伊蒂称,加纳卫生当局迅速做出反应,抢先为可能的爆发做准备。这很好,因为如果不立即采取果断行动,马尔堡很容易失控。

马尔堡病毒究竟是什么病毒,为什么会如此可怕,让联合国卫生组织如此紧张呢?

1967年8月,德国马尔堡和法兰克福的医院陆续收治了29名患有异常症状传染病的患者。这些人此前普遍出现突然的极度不适症状,包括肌肉疼痛,头部疼痛,体温迅速升高到39 °C 甚至更高,被安排在家中治疗。

但三四天后,一些患者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而被送到医院住院治疗。一些患者在入院后第二天就死于严重失血性休克,最终约25%的患者死亡。后来在贝尔格莱德也出现了类似的传染病,发现了两名阳性患者。

卫生当局立刻展开调查,所有源头立刻指向了当地两家疫苗和血清生产商和研究所,因为这些患者都是这些机构的员工或接触者,贝尔格莱德的病例也是一名参与疫苗测试的员工。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三个地方的所有患者都接触过非洲绿猴的血液、器官和细胞培养物,而这些绿猴又是从乌干达经伦敦运到这三个地方的,因而被认为是在乌干达或伦敦感染,但最有可能是在乌干达的。

这是马尔堡病毒的首次爆发,最终发现25例原发性病例,其中7人死亡,以及6例非致命性继发病例。

那么为什么又说马尔堡病例死亡率最高100%呢?

马尔堡病毒是一种出血热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病毒,由七种已知蛋白质组成,长度在800至14,000纳米之间,感染力最强时的长度约为790 nm。

马尔堡病毒可能来源于果蝠,与埃博拉病毒同族,两者结构几乎一样,但抗原反应不一,也就是在感染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不同,是第一种在人类中发现的丝状病毒。马尔堡病毒可以通过体液、排泄物及呕吐物传播,主要感染人类和灵长类动物。

马尔堡病毒潜伏期约3~9天,由于初期症状与其他传染病如疟疾、伤寒相似,因而诊断困难,严重时可能出现黄疸,神志不清,肝衰竭,严重出血继而导致死亡。截止到目前,对马尔堡病毒仍然没有任何疫苗或有效办法治疗,但患者可以通过大量饮水,并接受特定症状治疗的方式来提高生存率。

此后马尔堡病毒病毒在全球又爆发了14次,其中最大两次分别在安哥拉和刚果感染252人和154人,分别导致227人和128人死亡,死亡率达90%和83%,其他零星感染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有7次达到了100%,爆发次数最多的国家是乌干达。

除了第一次爆发是在发达国家外,此后的爆发大多在非洲国家,马尔堡病毒因而被认为医疗设备及救治对生还率影响较大,发达国家医疗条件好,因而死亡率可能较低,但在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国家,其平均死亡率可能达到约90%。

目前世卫组织正与加纳卫生部门密切合作,加强检测和追踪,试图控制马尔堡病毒的传播。


声明:本文系国汇医药网转载内容,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本平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